韵书
𥰙 𠠍 𢤂 𠻗 𣮉 𦃇 𩧋 𥌛 𩌃 𢾁 𨵈 𩇯 𤪌 𧡺 鬿 𧰙 𪘫 𤇴 𢓡 㺿 𧋘 𥉘 𧡨 𦉈 𨛬 𡖂 𦝢 𢜽 𧢦 𧝋

去声作阳平声

𥝈 𥳊 𦒎 𨘇 𢈶 𢖫 羿 𥰰 𩊒 丿 𤤺 𢘽 𡢖 𢢞 𢰂 𧫚 𩪧 𩍘 𤹝 𣖾 𥉆 𥉻 𩥉 𤫝 𨿠 𢄢 𩏚 𠭥 𢴨 𥄔 浿 𣨶
繁体或异体字:
拼音:yí  韵部:

〈名〉
    (形声。从人,义声。本义:容止仪表)
  • 同本义
    • 令仪令色,小心翼翼。——《诗·大雅》郑玄笺:“善威仪,善颜色。”
    • 心质平理,其仪安闲。——《人物志》
  • 又如:仪状(容貌形状);仪观(容貌威仪);仪宇(仪容;器量);仪缀(威仪,外观);仪止(仪表举止);仪采(仪表风采);仪相(仪表容貌);仪形(仪容;形体);仪状(仪容形状);仪望(仪容;外表);仪干(仪容体格);仪操(仪容节操);仪举(仪容举止)
  • 法度;礼法
    • 仪,度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徐锴系传:“度,法度也。”
    • 置此以为法,立此以为仪,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、卿大夫之仁与不仁,譬之犹分黑白也。——《墨子》
    • 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,示民轨仪也。——《国语》
  • 又如:仪刑(法式,作为模范);仪令(法令);仪准(法度标准);仪则(法则);仪司(泛称地方司法机构)
  • 典范;表率
    • 望三五以为像兮,指彭咸以为仪。——《楚辞》
    • 上者,下之仪也。——《荀子》
  • 又如:仪范(作为典范);仪象(以为模式);仪形(典范;楷模);仪型(楷模,典范)
  • 礼仪。仪式;礼节
  • 又如:礼仪(礼节和仪式);仪部(礼部);仪文(礼仪的形式);仪位(礼仪、爵位);仪检(礼仪法式);仪台(行礼仪的高台);仪序(礼仪的秩序);仪制(礼仪制度及其具体规定)
  • 仪仗
    • 仪马之设,自始也。——《事物纪原》
  • 又如:仪马(仪仗队的马);仪刀(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);仪剑(仪卫所持之剑);仪卫(仪仗与卫士的统称);仪驾(皇太后、皇后的仪仗)
  • 礼物,馈赠给某人或单位的钱或物
    • 且出此间,备些祭仪。——《古今小说》
  • 又如:寿仪;谢仪
  • 测量和记录观察量现时值的装置 。如:爆燃仪;应变仪;子午仪
〈动〉
  • 取法;效法
    • 仪肖曹之指挥,羡张陈之奇画。——《抱朴子》
  • 又如:仪式(取法)
  • 拟想;推测;忖度
    • 皆心仪霍将军女。——《汉书·外戚孝宣许皇后传》
    • 仪之于民,而度之于群生。——《国语》
  • 又如:仪图(揣想,忖度)
  • 匹配
    • 我仪图之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庶民》。笺:“仪,匹也。”
    • 丹朱凭身以仪之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上》。韦昭注:“仪,匹也。”
    • 帝体丽明,仪表作贰。——《文选·颜延之·应诏宴曲水作诗》
  • 又如:仪比(比拟;比匹)
  • 测度 。如:仪天(测候天体);仪衡(测度衡量)